Tổng quan bài viết
Thỉnh thoảng chia sẻ suy nghĩ của bạn về các chủ đề khác nhau, sử dụng từ ngữ để truyền cảm hứng cho những trải nghiệm sống khác nhau
Sách hay đề xuất|Tâm lý chém|Quan sát cuộc sống
Sách được đề xuất

目前坊間對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已經多到漫出來,然而這本《成功,就從聚焦一件事情開始》。則是以觀念溝通出發,架構簡潔、用字流暢搭配每章節的總結,閱讀體驗十分美好。 掌握關鍵小事,成就人生大事 本書的副標是『不流失專注力的減法原則』,完整呼應了此書的核心精神。 Randy教授在時間管理演講曾提到,我們要找到並保護自已最有生產力的黃金小時。如果你是coding工程師,寫程式過程一旦被打斷,要恢復工作情緒可說損失慘重。作者認為要花66天方能養成新習慣,重點是將新的行為變成生活的自動化習慣。更建議一次養成一種好習慣,將其融入生活即可積累出成果 如何定義最關鍵的『一件事』 成功關鍵不在於我們做過的每一件事,而是我們做得不錯的少數事情,透過將焦點放在生產力,讓最重要的事情引導自己一天的生活並保護我們的注意力。重點是要如何有意識地定義關鍵任務,作者用以下問題來識別。『我能做了哪一件事,做了以後,其他每件事就變得比較容易,或者不必做。』如持續指導工作夥伴培育人才,建立系統化的制度讓組織發展順暢等等,這些都是值得花時間聚焦的任務。最後,我很喜歡這張圖,充分展現眼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精神 大格局,關於我的一件事是什麼 (你的願景、使命宣言)小焦點,我現在的一件事是什麼 (你的關鍵任務、老實實踐)從焦點出發,往格局前進,這是一本行動的書,也是對生命管理的斷捨離之術。

聽完Patrick對於7 Habits深入淺出的詮釋,我理解了「以原則為中心的生活型態」就是在我們心中 種下希望的種子 安裝高效能的OS。這個作業系統能驅動我們做出正確選擇,面對生活諸多動態挑戰,能提醒自己有意識的調整與突破。 這七個習慣與我的詮釋分別是: 一、操之在我 類似《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的精神,我們能夠選擇用什麼樣子的態度來面對生命發生的各種事件,柯維博士提醒我們,應要關注在我們的影響圈。若你在公司茶水間聽同事抱怨主管聊八卦,我們能夠選擇離開回到位置專注於任務創造價值,這個當下的選擇將積累出不同的人生軌跡。 二、以終為始 鎖定生命的座標,書上提供一個非常有畫面的情境,想像我們許多年後的告別式,會希望妻子、子女、老師、摯友對自己有怎樣的評語。這個評語可以延伸為我們給自己的使命宣言/人生願景。 三、要事第一 結合習慣二與時間管理四象限結合,優先執行重要且緊急的事情 四、雙贏思維 永遠思考讓雙方得到價值的方案,溝通彼此的期望。若真的雙方無法有共識,不交易也是一個選擇 五、知彼解己 同理心傾聽的重要性,特別在親密關係經營格外受用。提醒我們可透過創造精心時刻,存入情感存摺在重要人的身上。 六、統合綜效 五月天、魯夫海賊團、復仇者聯盟等就是最好的例子,組團打怪互相槓桿專長,就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七、不斷更新 持續運用前面六個習慣,並選擇做出生命中的排序,把身體健康照顧好,飲食喝水運動睡眠,腦袋也展開重量訓練,閱讀思考與寫作。心靈補給不可少,反思沉澱與自我對話,讓我們的OS能持續更新和優化。 至於要怎樣才能熟稔且真正為生活創造改變,講師Patrick有兩個撇步 1) Learning by teaching : 直接分享並指導你的朋友7 habits 2) Learning by implementing: 直接導入,並從生活中察覺的各種體驗理解 Patrick在分享的最後提到,不論是王陽明的心學、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的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只要我們實際將7 habits應用於生活,它就是一把鑰匙,讓我們加速理解中外經典的內涵。 內心深處的價值系統,才是drive生命各領域成果的關鍵因素,一切都從修心開始。

萬維鋼老師的菁英日課,刷臉書經常看到阿飛很敬佩的諸多意見領袖與企管顧問講師引用,很開心遠流集結了萬老師的諸多心法於此書。一句話形容閱讀心得 「如何成為高手,此書拳拳到肉、心法技法兼具。」 從本書介紹開頭就破題,高手思維也就是精英(高手)的構成=智慧×見識 人的成就是一系列苦練和正回饋積累的結果。窮者恆窮,富者恆富;高手一旦成就到一定程度,就算把所有資源都拿走,他還是能做成一番大事。原因就在於:他已積累了大量智識,養成了「高手思維」模式! 本書作者萬維鋼是《羅輯思維》人氣作家,前物理學家。這本書分五個部分告訴讀者什麼是高手、高手的思維、高手的學習方法、高手如何做決策、以及高手洞見的未來,幫助大家用理工思維理解世界。 高手思維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高手能夠理解複雜的抽象概念,而普通人處處使用簡單的形象思維。高手探索未知,而普通人恐懼未知。高手能從長遠打算,而普通人缺乏自控力。高手注重個人選擇和自由,而普通人認為別人應該跟自己一樣。高手擁抱改變,而普通人拒絕改變。高手跟各個階層的人都有交往,而普通人只跟本階層的人交往。高手愛談論想法,而普通人愛談論人和東西。高手把自由時間花在學習上,而普通人把自由時間花在娛樂上。高手注重效率,而普通人強調公平。 我的Key Takeaways 1) 想在事業上成功,光看本身的天賦與能力是不夠的,得和別人合作才行,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一個菁英團隊。完全呼應Jumpstart夥伴Roger提到的” You’re the average of all the people who surround you, not ONLY the 5 people” 2) 感恩能讓人的焦慮減少,更不容易惱怒,還能對別人更有同理心 3) 透過WOOP方法來做目標設定更能落地執行 4) 精準跨界產生巨大綜效,作者在書中提到,不管你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麼,要努力在這個領域練到前25%,並同時新增第一~二個領域,如果不知道該練甚麼,建議可以練演講(有效溝通與輸出)。 5) 自律,作者舉律一位軍人保留特種部隊的紀律,退伍後依舊早上04:45起床開始做事,並在社群媒體組成#0445club。2019阿飛也期盼可以養成早起計畫,透過晨間的啟動儀式,期盼能創造更高效的生活型態。 6) 行為設計學,觀察三個重點,這個人要有意願、這件事情必須能做到、並且得提醒對方做這件事情。意願先行,找到對的team member上車非常重要。 7) 人生的價值策略,年輕時代要大膽探索,用加法哲學大量累積經驗與能力。隨著年紀增長,慢慢學會利用既有的優勢與資訊,專注於收穫與價值變現,並培養出一針頂天的核心能力。而變老過程中,我們的生活其實是越來越好。 8) 高手如何進行腦力激盪,三個重點原則包含限定思考時間,限定內容長度,在白板上討論商業計畫,要使用粗的馬克筆。 總結此書精華與體悟 Being a Master,對內持續提升自我,找到Life Purpose。對外從價值主張出發,創造Growth community。
tâm lý chém

蜜桃族的流川微笑 談到蜜桃族缺乏抗壓性,熱愛漫畫《灌籃高手》的我聯想到湘北高中對上強敵「山王工業」之戰。山王工業的王牌選手澤北榮治在終場前把流川楓打得落花流水,籃球功力卓越的流川楓被蓋火鍋、抄球,狂電到體無完膚。然而此時,面對如此逆境的流川楓卻笑了。 他對澤北說:「感謝上天,你不是浪得虛名的男人。」 因為流川楓是活在挑戰中的男人,當他發現一個可以跨越的高欄,可以征服的目標時,就會露出那充滿野心的笑容。台灣新世代的年輕人習慣用故事接受思維,影響一輩子的書籍未必是名人傳記,反而是通俗漫畫如《海賊王》或《灌籃高手》,共同強調著對友情的執著與夢想的追尋。於是看完漫畫後我開始思考,在富裕物質環境下長大的「蜜桃族」,真是如此不堪一擊嗎? 於是我想起今年初,在一連串的斥責與怒罵聲中,我來到成功嶺接受軍事訓練。剛下車嚴肅的氛圍隨之籠罩,長官的咆嘯源源不絕,真實感受到這是毫不含糊的軍事訓練。記得第一次跑成功嶺的三千,過程有較難跑的上坡路段,加上要邊跑邊喊精神答數,未到終點我就快撐不下去。但看著同梯的夥伴,每個臉上表情都很糾結,也不認輸硬咬著隊伍尾巴拼命衝刺。身體喘到不行時老愛自我對話的我,也不停地鼓勵自己「再ㄍㄧㄥ幾公尺,終點就在眼前了」。在那個當下,其實有想放棄的念頭,堅持下去的理由寥寥無幾,放棄的藉口卻俯拾皆是。面對選擇時,流川楓的微笑給了我力量,原來承受痛苦也是擁抱成長的一部分。 人生中的我們時刻都須面臨「選擇」,重點並不是選擇本身,而是在每個當下,我們願意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去面對挑戰。被長官要求時該接受或抱怨,跑三千時該堅持或放棄。也許被戲稱做蜜桃族並不那麼重要,最需要的是我們能鼓起勇氣接受磨練,找到流川楓那股泰然面對挑戰的勇氣!
quan sát cuộc sống

科技公司都會有一套專屬於該產業的新產品開發流程,簡稱NPI (New Project Introduction) 通常可分為、產品構思與規劃(concept & Planning)階段、測試與驗證(EVT/DVT)、試產(PVT)、量產(MP)階段。若用這一套邏輯mapping尋找伴侶的過程,從釐清自己想要的對象、到交往、求婚、結婚、婚後相處,發現也可參考此方式。 回頭想想自己的感情歷程,似乎很符合此套邏輯與流程,因此我改寫了此流程,於是愛情NPI流程誕生。重新定義每階段值得注意的事情,並分享實際的經驗,給各位當作參考嚕! 1)Concept & Planning --> 理想另一半 Spec/ Criteria Confirmation 故事的開頭,當然先從"找對象"開始。但是,要如何知道自己想要另外一半的特質呢? 通常需要經過一些戀愛經驗,藉由這些點點滴滴與內心的感受,慢慢歸納並確認自己適合怎樣特質的人。下表就是當初我老婆開的Spec。 *謎之聲 : 好險我有Meet criteria,專案順利kick-off !!! 2)EVT --> 磨合雙方價值觀 開始交往後不久,通常於熱戀期結束後,一些小摩擦可能會開始發生。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Solution : "Monthly Review Meeting!" 建議雙方可約定好每隔一段時間(bi-weekly/Monthly)就召開 review meeting。這並非制式或嚴肅的開會,而是雙方都將心態調整好,可能是約會後在公園散步時,用心經營一段時間,共同回顧上個月彼此的相處點滴。譬如可讓對方知道自己做了甚麼貼心的小事讓你感到窩心、觀察到對方哪些小缺點,希望對方調整等等。營造一個"說實話/真心話"的專屬時刻,並且雙方都以開放心胸,願意聆聽與反省的時光,是非常值得的。 接著,可以介紹對方給彼此的摯友見面。觀察對方最核心朋友的特質/個性等等,易經曾提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意思是「不識其君,則視其使。不識其人,則視其友」。從觀察一個人的核心朋友群,利用物以類聚的道理,大抵上可推敲此人的品性。若能夠與他們相處融洽,我想這段感情就更有信心了。若此階段一路順利,便可以帶回家見父母嚕! 3)DVT --> 婚前必備,同居測試 常言道「相愛容易相處難」,婚姻往往因為彼此每天見面而失去新鮮感,或是因為生活鎖事而逐漸消磨殆盡。若有可能,很推薦在雙方長輩可以接受的情況下,進行同居三個月測試。藉由長時間的相處,能夠很清楚掌握彼此的生活習慣,舉凡牙刷擺放的位置、如廁後衛生習慣、睡眠習慣等諸如此類的「細節」,都能在婚前就明確掌握。 此時更是final tune的大好機會,只要溝通好雙方都能接受的底線,並且相處起來無大問題,便是邁入婚姻生活的一個里程碑。 4)PVT --> 婚禮籌備測試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情」,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要順利完成讓雙方家長都滿意的婚禮,真的需要諸多溝通技巧。我覺得辦婚禮很像大學的兩系聯合迎新,會有兩個系的總召,兩個活動長,隊輔長等等。背後一層的意義,也是考驗雙方過去累積的默契與信任。籌備過程中男女雙方都必須努力協調,若能把婚禮順利辦好,代表未來彼此已經具備融入一個新家族的條件。 至於如何第一次籌備婚禮就上手,網路上已經有超多懶人包。當初我們有一個很重要的mind-set"籌備過程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要一起想辦法解決,共同面對,努力協調"。因為有這樣子的默契,現在回想起來,從訂婚、迎娶、結婚的點滴,都成了美好的回憶。 5 )MP --> 新階段,婚姻生活 現在我還在婚姻新手村,還有諸多事情需要學習。我相信"愛"是動詞,而不是名詞。很慶幸自己在人生早期就找到值得攜手一生的伴。共享生活的喜,面對人生的難。老弟結婚時,我與好友阿亮曾在婚禮上送給他這段詩 祝福各位,可以參考這份愛情NPI流程,順利開案,安心結案,找到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